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

陳怡安 教女兒孤獨面對挑戰

因為懷抱希望,紮實的踢了幾千幾萬腿,才換來成功的一擊。拿過奧運跆拳金牌的陳怡安,瞭解做什麼事都沒有捷徑,現在她不管是對事業還是對孩子,都具備過人的耐心。運動員的女兒好動成性難以管束,沒有媽媽無時無刻的關注,哪來現在的機靈聰巧?而這一切,都是為了孩子日後面對挑戰而準備。


陳怡安版的嬰幼兒養育經驗只有3大重點:餵母乳,親密陪伴,以及讓小孩盡情的運動。說起來簡單,背後的耐心與付出不簡單。

●全母乳到10個月大

努力讓愛女小紅豆喝全母乳,而且儘量親餵,陳怡安露出慧黠的表情說,其實親餵是想要省擠奶、清洗和使用消毒奶瓶、擠乳器的繁複程序。「小紅豆簡直是趴在媽媽奶上長大的。」陳怡安表示,直到女兒10個月大長牙了,她被咬得受不了,才結束母乳哺育。

陳怡安在手工香皂事業剛起步時,女兒正巧出生。孩子一哭就餵奶,將她睡眠時間切割成每3小時的段落。曾經對女兒動怒的陳怡安,得到的回饋是大哭大鬧。最終她還是決定把運動員那無比的耐心拿出來,設法理解孩子的需求。於是陳怡安甘心成為女僕。寶貝打了半個嗝、媽媽就知她吃飽,寶貝嘴一大張、媽媽就知她要喝飲料,寶貝兩手伸開、媽媽就知她要抱,寶貝右手舉起、媽媽就知她要玩「盪鞦韆」。一旁的我們體會到:小孩不哭不鬧,不是因為成熟個性,而是老媽耐著性子給她無微不至的照料。

目前 Ann Chen手工香皂的百貨櫃點已經拓到 6個,有些遠在台南、高雄,加上配合百貨公司活動的臨時櫃,以及製作節日禮盒或是公司大量訂貨,雜事超多。坦承每年母親節之前生意都很淡,但忙碌卻是全年不停,一直笑著的陳怡安甚至用了「疲憊」的形容詞。生活辛苦卻不必上班打卡,陳怡安做生意獲得的最大紅利,就是與女兒間的相處時間。「有誰家的小孩,早上一睜眼,就可以看到媽媽陪在床上?」

陳怡安把握上午時間在家陪小孩,最常跟小紅豆親子共讀,目前主要是看孩子可以動手玩的立體、布質遊戲書。每當媽媽唸書時,小紅豆總是被那銀鈴般的聲音以及誇張的肢體、面部表情吸引,跟著張口學語。不到兩歲的小紅豆,拍照時試圖擺出專業Model的姿勢,還對攝影說出:「準備好了!」學習成效顯然不錯。

面對黏人的孩子,又聽說朋友小孩去幼稚園後不適應團體生活的狀況,陳怡安的確想過,小紅豆在家自學的可能性,但最後還是放棄念頭。她說,運動員的訓練過程,就是孤獨面對挑戰,壓力都在自己身上,「孩子長大,也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。」現在對小紅豆的好,並不代表孩子長大後可以無止境的依賴媽媽。

●偏愛嬰孩二手物品

出身運動世家的小紅豆,很好動,採訪當下就一直在香皂店內繞著圈跑。陳怡安說,目前小紅豆最喜歡的活動,就是跑步。有時候跟羽球選手的老爸一起去練球,她就自顧自的在操場上跑起來。去公園的遊樂場玩,小紅豆從滑梯底部直接走上斜坡,嚇傻所有的人,陳怡安覺得孩子自小有運動細胞,很棒啊。

她表示自己當初作了超多試驗,專為小紅豆調配出低刺激性的沐浴保養用品,也因此創造了草本寶寶系列產品。最近的新品漂浮手工皂,也是因為小紅豆喜歡玩水,在小浴缸裡洗澡,都會雙手猛撈卻找不到肥皂,漂浮在水面上的香皂讓小朋友一下就抓到,很有成就感。

做生意,節流是硬道理,這也延伸到陳怡安的日常生活,她便覺得使用網拍二手物也不錯。嬰兒成長速度驚人,常常買新衣所費不貲,陳怡安說,可去幼兒二手衣物網拍尋寶,有些賣家會貼心標示衣服的新舊程度,有時候會發現超便宜的名牌二手童裝! 至於家長擔心的清潔問題,買回後二手衣物只要多加一道曬太陽的消毒手續,塑膠類玩具加以浸泡漂白水清洗,二手書確認無破損即可。精打細算的陳怡安也透露,小紅豆愛喝「多多」,一罐8元,這樣每個月要多花500元以上。所以老公跟同儕打羽球友誼賽,賭注也從「一杯咖啡」,變成「一打多多」。

●家人支持未婚生子

一般人對於陳怡安的未婚生子或多或少有些想法。她跟孩子的爸張豐進生活幸福,也不覺自己特意力行女性自主。她說,自己小孩報戶口,只需多請孩子的爸填寫認領申請書(其中含約定姓氏與監護權的歸屬),之後一切事務都與一般人無異。手續比想像中簡單方便得多。「對小孩負責的方式,不是結婚。而是父母能不能好好照顧他。」陳怡安自信的說。

獲得自己家人的支持,陳怡安一家三口和她媽媽住上下樓層:確保小孩受到照顧,她可以維持做生意的生活方式,張豐進也不放棄職業球員前途。陳怡安13歲就離家集訓,母親總是默默打理一切;自己生了女兒卻又回到家的懷抱,母親依然默默把香皂裝箱打包。在四月底才跟一群姊妹騎單車走12天環島行程,途中陳怡安電話裡說想女兒,不太敢坐飛機的媽媽,主動帶來小紅豆到蘭嶼跟她碰面,大家都感動得偷偷落淚。

稍事休息,小紅豆拿著撕成兩半的薯條,遞給我們說「杯杯,條!(意思該是:伯伯,請你吃薯條)」不到兩歲的小孩吃著從「茉莉漢堡」買來的酥脆炸魚餐,笑得開心。「我就是隨便的媽媽啦!」放縱小紅豆大口塞進油滋滋的薯條,陳怡安說,難得讓孩子大吃大喝啦,沒關係。

在健康伶俐的寶貝前,說出自己帶小孩挺隨便,是滿足的炫耀。事業和孩子,都是陳怡安的夢想,但卻跟在運動場上不同,這夢想「決不能輸」,她說。誰都想養出聰明健康的小孩,誰都想鴻圖大展,誰都想拿金牌,但成功背後該付出的耐心與時間,請別忽略。


陳怡安 34 水瓶座 1988漢城奧運、1992巴塞隆納奧運跆拳示範賽金牌得主張豐進 28 牡羊座 羽球國手
小紅豆 1歲半 巨蟹座

刊登媒體:《蘋果日報 我的寶貝》日期:2008/06/02

林昆鋒 黃文華 希望孩子不爭寵 重發展特質

主播黃文華與林昆鋒怕孩子孤單,結婚前就決定將生養相隔3歲的兩個小孩,沒想到兩人進度超前,今年5月底,大兒子18個月時,弟弟就將出世。才剛剛撐過新手父母的黑暗期,夫妻兩人已經可把學習到的育兒經驗,馬上運用在第二胎上。他倆現在最在意的,反而是逐漸長大的孩子教養問題,甚至擔心起兩個兒子間的相處,會不會兄友弟恭?


主播黃文華以及林昆鋒結婚前,就計畫生兩個孩子,還認為該相差3歲避免年紀太相近而爭寵,但因夫妻太恩愛而讓意外發生,小名「弟弟」的大兒子Andrew3個月後將有個弟弟來報到。Andrew黏著媽媽時也會順便撫摸那隆起大肚,學媽媽輕喚胎中屬牛的弟弟小名「牛牛」。夫妻倆家中都各有3個兄弟姊妹,兩人開心說:「這樣兒子算提早有玩伴了!」

●父母換班帶小孩

「我們非常希望跟小孩間,能構成不可取代的親密關係。」林昆鋒說。黃文華表示夫妻倆很幸運,從事主播工作可用排班方式錯開離家時間,兩人每日約在中午左右交接。但若兩人因公皆無法在家,一周約有1-2天會請兩人的母親,輪流來家中暫帶Andrew數小時。目前Andrew深夜還是偶會哭鬧,需抱著入眠,常讓4點就需起床的黃文華睡眠不足,即便如此,他們依然堅持不請外傭以及保母,靠著長輩的協助,自己帶小孩。

這對夫妻說,生第二胎,算是在育兒方面能「驗收成果」,給這孩子適當的照顧,而不會過於保護與溺愛。黃文華的經驗是,母乳最好,她當初哺育Andrew1歲,但未來則希望讓牛牛喝到不想喝為止。林昆鋒則說,當初太疼頭胎,一哭就抱,不僅累死自己也養成小孩依賴的習慣,所以已經幫牛牛買好專用嬰兒床,打算好好訓練他自己安穩睡覺。

擇優秀公立學區

夫妻兩人教育觀的差異,總需要溝通協調,例如針對小孩是否要讀私校的問題。林昆鋒是典型的乖乖牌學生,小時學業總名列前茅,只因高中沒考上前三志願,就被父母送進私立延平中學嚴格管教,他很不適應私校環境,所以希望自己小孩讀公立就好。但黃文華卻覺得,當今環境下小孩間競爭激烈,怕孩子不念私校就會輸在起跑點,甚至一心只鎖定薇閣。折衷的作法,便是兩人在去年11月特地搬來位於內湖的麗湖、明湖中小學優質學區,2歲半後,Andrew會去附近林立的蒙特梭利教學法,或雙語的私立幼幼班上學,國小則讓黃文華選擇她滿意的公立學校就讀。

黃文華常與辦公室同事聊育兒經,她表示,採訪過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的記者曾說,蔡夫人陳藹玲能看出蔡家下一代4個小孩每人的特質,並能與孩子分享興趣,一起看書、看電影來協助小孩找到未來方向,甚至認同三女兒選擇漫畫方面發展。Andrew不過才1 歲多,林昆鋒已經觀察孩子隨音樂搖擺的節奏感,以及學人說話時,音準以及時間長度都準確,認為孩子日後可能想學音樂。他說,小孩上幼稚園後,若有興趣則可提供約34種才藝讓孩子學,但還是會集中金錢與心力在某一項上加強,才會對孩子有真正幫助。

●在眼下充分玩樂

「其實小孩都是哭完後,隔天就忘得乾乾淨淨!」黃文華說,林昆鋒過去常打Andrew屁股,其實只是想警告孩子危險行為,讓他不再犯。但黃文華觀察覺得,打小孩只會換來哭聲,又無法讓其體會錯誤,加上Andrew正處於對事物好奇階段,想碰觸或玩什麼,都會設法不斷嘗試。她與丈夫溝通後,終於讓林昆鋒也同意,對待Andrew該以「疏通」的方式取代打罵,於是準備好各式安全玩具,鎖上廚房,將桌緣銳角套上防護套,就讓孩子在家中盡情爬行玩樂,甚至當他爬上桌子或窗台,就在旁保護,然後引導其安全爬下。

黃文華最近常提起,當今年5月底,Andrew 18個月大時,弟弟將會出生,之後兩個男生會不會有爭寵的問題?現在就擔心起孩子能否好好相處。黃文華最近重感冒,為了胎兒無法吃藥,又怕會傳染給Andrew,自覺這陣子心情與身體狀況不佳,很辛苦,當我們讚Andrew脾氣好,不管是自己玩還是與大人互動,總是開開心心的,「這應該是媽媽給他的安全感。孩子覺得不管怎麼樣,媽媽都一直在附近,不會消失。」心疼太太的林昆鋒看著黃文華,一字一句的說出這話。


林昆鋒 天蠍座
黃文華 天蠍座
哥哥 林鼎恆(Andrew、小名「弟弟」)  15個月 處女座
弟弟 牛牛(尚未取名) 五月中預產

刊登媒體:《蘋果日報 我的寶貝》日期:2009/02/16

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劉軒 聲響激發好動女 親餵不共床 半歲吃副食

知名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除寫作外,也當DJ玩音樂,他希望給女兒開放的環境,7個月的千千在家中聽國、台、英三語,也認為活潑好動的孩子發育佳,但另方面,新手夫妻也接受長輩傳統育嬰法,訓練孩子不大號在尿布中。


劉軒身為知名作家劉墉的兒子,除了寫作外,還常應邀到精品派對中當DJ玩音樂。這對年輕時髦的新手爸媽表示,照顧目前7 個月大女兒,印象最深刻的事情,是兩人把孩子便便從屁屁拔出,不讓她「噗噗」在尿布中時,千千忽然狂瀉,兩人對眼前的髒亂嚇到不知所措。

6個月學離乳 預備戒尿布

劉軒夫妻很感謝孩子的外婆提供育嬰經驗。老人家的訣竅,是結合了親密關係與建立常規的觀念。例如,接受親餵的千千與父母睡同房間但不同床,到了半夜哭鬧時,媽媽不強迫哺育,卻輕聲唱歌安撫孩子。嬰孩不到3個月,便開始學著戒尿布,第一步就是不大號在小褲褲內,所以得靠大人協助拔便。此外,6個月之前,就得搭配配方奶,同時讓嬰兒吃自製副食品如蔬菜魚肉泥等,開始減少孩子依賴在媽媽胸前的時間。

聲音景色 刺激發展

劉軒在家中鋪上軟墊,媽媽在孩子前方拿拖鞋拍地發聲,「引誘」其爬行,媽媽還觀察指出,千千個性較細心,會雙手碰觸地面材質,確認是軟的後再爬,也不像某些嬰孩一開始會向後方「倒退嚕」。千千已從4個月左右的匍匐前進,到現在試圖攀茶几邊緣站起。劉軒常與女兒玩聲音遊戲,例如輕輕拍手再換拍打桌子,從不同節奏與音色來刺激孩子感官,千千有樣學樣,找機會就作勢想敲擊家中物品。千千與爸媽出門散步時,和坐推車比較,她更愛當個小袋鼠,坐在爸爸胸前的抱嬰袋中向外看風景。

三語環境 期望開放

在美國長大的劉軒,認為國外社會不會對孩子發展設限,他表示,幼校到小學期間,是建立孩子一生處事態度的重要階段,所以劉軒希望能找到一所可接受讓爸媽隨時進教室旁聽,具備「老師不是權威」的美式精神,卻又不脫台灣基礎教育強調「競爭與速度感」的學校。語言學習得趁早,劉軒與女兒以整句英語會話溝通,媽媽說國語,外婆則講台語,劉軒表示,有人認為多語環境會讓孩子混淆,但他本身成長經驗並非如此。

劉軒說,在所有親友間,千千最愛爺爺劉墉,一見他就眉開眼笑、手舞足蹈,讓大家都覺不解,後來,太太才對劉軒轉述了公公的作法:「我只是常對小孩笑,當你真心露出笑容,孩子一定會知道的!」


劉軒  作家、DJ  天秤座
Cardin  家管  巨蟹座
千千  7個月  巨蟹座

刊登媒體:《蘋果日報 我的寶貝》日期:2011/02/27

李驥 認同台灣藍海教育 讓孩子盡情哭

多年前寫出《認錯》這首歌的李驥,過了40歲後竟談起網路戀情,娶了22歲的網友小芳,在今年5月喜獲男嬰乖乖。對自己流浪的過去認錯,他終於放下自由,面對曾經一心想逃開的家庭關係,並以開放輕鬆的心情來帶小孩,將鼓勵孩子發展自我興趣,也希望讓親子關係的賞味期限可到永遠。


20年前因「優客李林」樂團組合走紅,李驥的演藝路持續不到5年,就離開台北到上海經營網路公司,李驥說自己的確在一些友人眼中是永不回頭的浪子,但他年紀漸長,又接觸了心理諮商專業,挖掘出自我內心「嚮往自由,不過只是恐懼和逃避。」李驥看兒子,如同看到鏡子後的自己,他說:「其實每位大人心中都有個孩子。若用心體會,一定會成為好父母。」

●親子關係 重快樂與信任

年過40得子,李驥認為與其先談教養,還不如先檢視自己心態,是否做了適切的調整。坊間有太多教養手冊、各種操作原則,其實都反映出父母的焦慮,李驥覺得若想扮演親職角色,可先問自己:「有沒有能力讓孩子快樂?」這話乍聽之下彷彿空洞口號,但李驥解釋,例如現在孩子在嬰兒時期,只需換尿布餵奶,抱抱哄哄,為何不滿足他?又如在學齡前的孩子,希望父母陪伴盡情玩耍,大人又為何做不到?「這些事情,需要家長們天天工作18個小時去賺錢,才能得到嗎?」李驥認為太多父母是本末倒置,忽略了小孩該獲得愛與關懷,而不是以物質享受彌補。他對著還不滿2個月的乖乖,輕聲細語說話,也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,說著:「乖乖餓囉。」或「孩子想睡覺囉。」簡直是寶貝肚裡的蛔蟲。李驥還補充:「從小建立與孩子間的信任,親子關係的保存期限是一輩子。」

●正面對待情緒 接納自我

李驥不喜歡為剛長出指甲的兒子戴上小手套,他希望孩子伸手觸摸感受與世界的連結,把自己臉抓傷也沒關係。他開放的態度,還包括正面對待孩子所有的情緒,李驥說:「哭也很好,不需要禁止。」李驥認為若解決了嬰兒生理上的需求後,若孩子還是想哭,不用強制阻止,因他覺得除了注意孩子的健康成長,還要多注意情緒發展,「我小時候就被教導過男生要忍住眼淚,這樣長大後,不就連抒發情緒的管道都沒有?」李驥認為在孩子睡前的15分鐘,不妨陪著他們講小故事,乖乖才出生,李驥不管嬰兒聽不懂故事,就這樣做,他覺得帶小孩輕柔入眠的關懷與溫暖,可讓孩子有更積極的人格特質。老婆小芳在一旁笑說,李驥還真有耐心,她有時覺得乖乖哭太久了,會生氣罵人,李驥甚至說,媽媽偶爾生氣也沒關係,若藉此學會接納並瞭解自己的個性,便會在帶小孩時常常檢視自己的行為及觀念,是不是陷入了固定窠臼,接下來也才能反省得出對孩子最好的教養方式。

●台灣受教 培養多元創意

在上海待了近10年,李驥說,台商孩子通常有兩種選擇,其一就是適應在大中國區發展必備的「硬式教育」,從小學開始就日日上課加補習,目標就是通過與大陸其他學生競爭的關卡,考上好學校出人頭地;其二便是進入國際學校,一路朝國外大學邁進。李驥對以上這兩者都不認同,為了孩子教育,他想搬回台北居住,因他暫居台北時曾與弟弟上國小的孩子相處,發現台灣教育環境這幾年來更加開放,他認為自己孩子不必辛苦擠進菁英行列,只要能朝興趣發展就好,「台灣的優勢在於能培養出多元創意人才,這就是所謂的藍海式教育。」李驥舉例,姪子班上導師會帶著同學在課後製作繪本,讓他們對各種事物產生興趣,不過他有感而發說,還是有些家長認為「為何放學後不補習課業?」李驥建議父母得放開心胸,可別逼下一代教育走回頭路。

李驥坦承自己過去的流浪,因為他是家中繼兩個姊姊後的第一個男生,長輩寵愛以及期望讓他承受很大壓力,若回到台北生活,李驥與年輕妻子得重新面對他曾逃離的這個大家庭。雖然這對新手爸媽,接受大家族中某些傳統育兒說法,例如嬰兒穿舊衣比較好帶,但卻不認同一哭就要抱,李驥可預期將來對於孩子教養,一定會有觀念衝突,但他卻認為這對兒子乖乖也是件好事:「因為孩子可從小體會多元的價值觀。」


李驥 藝人 42 獅子座
小芳 家管 22 天秤座
乖乖 2個月大 金牛座

刊登媒體:《蘋果日報 我的寶貝》日期:2009/07/13